精力管理:如何拥有旺盛的精力!(二)

精力管理:如何拥有旺盛的精力!(二)
常青阅读提示:
1.文章大约5000多字,为精力管理系列第二篇,内容硬核,需要你集中注意力,不建议碎片化时间阅读。
如果你仔细看完,并深入践行,真的可以让你的精力旺盛到令人发指,那我有没有吹牛逼呢,你看完就知道了~
2.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文章,看精排版,请移步老马家【常青说】!
3.建议先点赞收藏,以供随时翻阅。
前言:
本文为精力管理系列第二篇文章,文章不是碎片分享,而是系统化分享,如果你没看过第一篇,建议你先去看第一篇,这样会更便于你理解文章脉络。
正文开始,接上文……
上篇文章我们聊了精力管理中的用好存量,本篇我们来聊聊,创造更多的精力增量。
所谓创造增量,就是让你从只有一节电池,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后,让你能够拥有多节电池,拥有足够多的精力储备,供你战斗到天亮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精力增量,拥有更多的备用电池呢?
下面,我根据我的实践经验,挑出最重要的五个点挨个去讲~
今天,我们先聊提升你精力增量的第一个关键训练:情绪管理
情绪对我们精力的影响,我想我不用多废话了,人逢喜事精神爽,积极的情绪会让你超水平发挥,而消极的情绪,不开心、焦虑,会分分钟榨干你的精力~
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谁能天天都是好心情呢,鸡汤派学家说的“你要保持好心情”是一句正确的废话
但是这就没解了么?
当然有解!!!
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实时做到好心情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干预和调整的方法,让自己不至于困在糟糕的情绪中走不出来。
我这里送你两个我最常用调节情绪的方法:
第一个方法是告诉你如何利用情绪模型管理情绪,避免陷入情绪的内损耗中。
第二个方法则是告诉你通过冥想训练你的心境,及时清除情绪垃圾,让你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。
可以明确的告诉你,只要你掌握了这两个方法,保证你威力无穷~
下面我们先来聊第一个:用情绪模型,干掉糟糕的心情。
那情绪模型是个神马东西?
我这里先不做解释,先给你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~
老常在某度的时候,有一次因为一个重要项目的工作进度慢了,我和另一位责任同事被领导当众臭骂了一顿,骂的那个难听,现在都不忍回首,那种感觉仿佛像是被当众扒光QJ了一样。
但是等开完批斗会后,我很快就能谈笑风声了,重新安排和调整了工作方式,很快就完成了我的部分,而同事因为郁闷,把情绪带入到了工作中,结果又影响了工作,又被领导一顿责备。
为什么我们两个人面对同样一件事,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?
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我们对情绪的解读的方式不同。
什么意思?
你可以想一想,除了正常的生理小波动外,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糟糕的情绪?
无一例外,一定是外界的某人或者某事的发生,让我们感觉不爽,比如上面案例中,原本我心情不错,结果被领导突然一顿造,就影响了我的心情。
虽然有些事情的发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,但是我们有重新解释它的权利!!!!
在上文场景中,我就是用了积极的角度去解释了领导的责骂:
“因为确实项目重大,如果完不成我不但年终奖没了,而且可能要倒扣绩效,降工资,领导现在之所以还能骂我,说明对我还很看重,如果领导对我彻底失望了,现在找我谈话的就是HR了。”
于是,我把领导的责骂解读成了一种粗暴的激励和信任,打是亲,骂是爱,实在不行用脚踹嘛~
你看,一件看起来糟糕的事情,不仅没有让我情绪更糟糕,反而更刺激了我的做事动力。
而同事没有进行这一步的处理,于是做出情绪对抗反应,二次影响了工作。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,一件事情本身没有好坏之别,一切好坏都取决于你是从那个角度去解读这件事的,你往积极的方向解读,它就是积极的,你往消极的方向解读,它就是消极的。
通过调节解读方式,来重新定义糟糕的事情以达到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,就是大名鼎鼎,被各路心理咨询大拿广泛采用的情绪ABC模型。
看到这里,你就应该明白我意思了~
是的,我就是想告诉你:
当某事刺激到你的情绪的时候,马上想到ABC模型,你会发现,其实大部分看起来糟糕的事情,也没那么糟糕,都是我们庸人自扰而已,这也是老常经常说的思维防火墙的一种~
所以现在马上立刻,把情绪ABC模型烂到你肚子里,遇到事情先走一遍,通过大量刻意训练形成本能后,你会变得无比包容,随和、积极,阳光…..
但是,你以为单单掌握情绪ABC模型就够了么?
当然不行,因为情绪ABC模型有一个缺陷,它很难处理已经处于情绪之中了,我们都是进化不完美的动物,有些情绪是是先于意识的,我们的大脑处理速度根本跟不上!!!
什么意思?
你可以回想下,你最近一次处于情绪之中的状态,比如:有人找你事的时候~
是不是在那种情况下,别说把对方往积极方面解读了,你不当场干他,他家祖坟就已经冒青烟了,这个时候上面的ABC疗法威力就弱很多了。
那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?
下面,我再送你一个模型,也是老常独创,通过利用成本收益对比激活理性,来处理已经身处情绪之中时候的自己。我管它叫:止损模型
什么意思呢?
比如还是拿上面的案例来说:
比如,领导骂了我,我感受到了都是领导满满的恶意,早看他不爽了,我一点也不想调整我对他的看法,我就是觉得他是个自私自利,心狠手辣的人渣。
但是我知道,在这种情况下,除了把我气得咣咣直放屁外,对我没一点好处,这个时候,我就会这样调用止损模型,让糟糕的情绪回归正常的状态~
我会问自己:
我生气了能不能解决问题?
不能我生气就能让这个人渣遭到报应么?
不能如果我因为情绪,让工作更差劲了,是不是我的表现更差劲?
更差劲了我被气走是不是正是这个人渣想看到的?
是的我为这样的傻叉,浪费我的好心情,值得么?
不值得
……
几个问题问完后,一切神清气爽,该干啥干啥……
哈哈,以上夸张化演示只是为了让你看明白它的原理~
我们都知道人在情绪中的智商为零下,人有情绪很正常,最可怕的是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在情绪之中,让它不知不觉的把你耗干……
止损模型就是让你意识到,你如果对某事不能释怀,不仅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,反而会让问题更糟糕,当你意识到你状态不正常的时候,你的情绪就已经去了一半了~
这个时候,你的理性思维就会被你激活,你会开始进入理性分析模式,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去使用ABC模型~,从而避免情绪产生的内损耗,困在情绪之中走不出来……
这个动作的背后原理就是来自于心理学上的合理化解释(rationalization),用合理化解释去摆脱认知失调(Cognitive Dissonance)的糟糕状态。
好了,通过以上,你知道了两种调节情绪的模型,下面,我们再聊聊调节情绪的第二种方式~
二.通过冥想练心境
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冥想这个概念,都感觉好高大上,仿佛像是某种神功,甚至有利益攸关者把其吹捧的过于夸张~
今天,我就结合无数研究论文,以及我本人的大量实践心得,来帮你搞定冥想~
首先,我们先来了解下冥想是什么?
我们看看,科普届的扛把子维基百科是怎样说的:
Meditation is a practice where an individual uses a technique —such as mindfulness, or focusing the mind on a particular object, thought, or activity –to train attention and awareness, and achieve a mentally clear and emotionally calm and stable state. Scholars have found meditation elusive to define, as practices vary both between traditions and within them.
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?
我简单给你翻一下~
冥想(Meditation )是一种把思绪、注意力集中当下某一个特定对象上个人训练。通过冥想,训练注意力、意识,达到精神上情绪上的一种清晰、稳定、平和的一种状态,学者尚无法对它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因为各大流派的做法均有不同。
所以冥想是什么?
** 1.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到一个点上的,不进行任何思想活动的专注训练就是冥想。**
冥想和正念的区别是:正念是指专注当下做事,你可以进行思想活动,比如专注写作,玩游戏等等,而冥想则是不进行任何思想活动。
** 2 各大冥想流派的各种花样技巧太多,但是这些花活的最终指向都是:通过极度专注,去除杂念,把情绪、精神波动归零,回归平和、稳定。**
你看,冥想的最终追求的是情绪和精神调节,通过冥想达到一种不喜不悲,心境平和的自然中庸的状态。
好了,你通过以上,你大致知道了冥想是个啥东西,那么冥想的作用是什么?
你可能早就听说过冥想的各种威力啦,比如:什么冥想治病、减肥、专注力、创造力、提高记忆力,海马体会变大啊,等等…..,科学也确实提供了实验的数据证据。
我不否认这些,但是这些都只是身体呈现的现象而已。
这就好比,你打灰机过多,会影响你气质、精神、身体健康、注意力、创造力,你抄写佛经会提升注意力、清理思绪…….
总之啥都能扯上点关系,各种各样的相关关系,你说不清的~
那冥想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?
减压和调节情绪!!,你理解了这个,你就理解了冥想的本质!!
什么意思呢?
很简单,你试想下~
如果你经常处于思绪过重,情绪糟糕的亚健康甚至抑郁状态,你认为你的各种“力”会怎样,你的身体状态又会怎么样?
很显然,这种状态下,你的各种力一定是很low的。
但是如果你能经常保持心情自然平和,不易干扰,甚至愉悦,试想下这个时候你的各种力又会怎样?
所以与其说是冥想让你的各种力提升,倒不如说成是冥想帮助你卸掉了压力,调节了情绪带来了好心境。
而你的好心境让你的各种力上升了,即使你没有练习过冥想,你如果能保持心境平和愉悦,你的各种力也绝对不会差!!!
我以上说了这一堆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?
我的意思很简单:非常不建议你奔着提升XX力的动机去训练冥想,不要抱有训练了冥想就能各种力都MAX的期望。
明确训练冥想的目的,缓解焦虑,减轻压力、调节情绪,让你的心平静下来,这才是冥想的拿手戏。不然,你大概率是会走歪~
糟糕的情绪虽然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,但是它对身体有极大的积累伤害,这些垃圾长期的累压在你心中排不出来,你想想你会是什么结果~
冥想就类似于一把扫把,及时的把这些垃圾移出去,去除了杂念,清空了大脑,你的思绪没有干扰了,情绪舒缓了,心境平和了,你的各种力就来了……切勿本末倒置~
好了,扯了那么多了,那么如何进行冥想呢?
我不喜欢各种复杂的起步式,老常就讲究实用,我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极简的冥想方式,适合一切懒的人、时间紧迫的人,去掉一切花架子,拿来即用!!!
1.你可以在自由姿势,任何需要冥想的场景下进行。
意思是你不需要像修仙那样,正襟危坐的像尊佛,你可以在飞机上、火车上、公交上、沙发上、床上、午休时间、工作疲劳时间,随时搞起…..
我个人的使用习惯基本是:午睡前夕,我会躺着冥想,工作疲劳,我会静坐冥想,晚上睡觉,我会平躺冥想…..
当然,冥想最好的效果就是安静的场景,我会在晚睡前夕进行一个较长的冥想。
2. 开始前利用白噪音辅助,更利于进入冥想专注状态。
心理学上有研究表明,人在极度安静的环境是会感觉不舒服的,有点自然的小声,反而专注效果更好。
所以,我建议你在冥想的时候可以放点白噪音辅助,这里推荐APP【Ease睡眠】,不错。
如果在工作场景,比较嘈杂,强烈建议佩戴降噪耳机,效果好的一P~
3. 开始进入冥想状态
开始冥想的时候,闭眼,放松身体,开始集中注意力于一点。
我给你两种注意力集中一点的方式:
第一种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注意力跟随呼吸轨迹,从鼻子呼入,缓缓下沉至小腹,小腹自然撑开,然后缓缓呼出释放气息
注意力一直跟随这个过程,周而复始,身体没有一丝绷挂为最佳状态……
第二种则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点上,这个点可以是鼻腔、两眼间等,任何你感觉到舒服的位置,不去理会任何身体动作,注意力聚焦如下图(不必非要正襟危坐)~
两种都是不错的冥想方式,但是我本人更喜欢跟随呼吸式冥想,你可以自行测试,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,自行体会即可。
如果初次冥想感觉有些困难,也可以试试跟随【Ease睡眠】里面的【每日减压】进行冥想。
确定了冥想方式,就可以随时开始了,嗯,就什么简单
下面我给你简单描述下冥想的过程和注意事项,你可作为参考~
刚开始进入冥想的时候,你会有很多很多杂念出现,这时候切记不要去接念头,这样很快它就会消失,如果克制不住接了念头,马上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或点上。
刚开始冥想的时候,基本都是在训练念头与注意力之间的拉开拉回战,周而复始,通过这样反复的拉锯,你会越来越不容易走神,最后你的注意力可以一直稳定在一个点上。
而真正入戏后,你的自我意识就会逐渐开始模糊,身体会感觉到空和轻飘,这个时候大脑处于最低功耗运行状态,意识处于半睡半醒,二者之间,仅有一丝意识。
冥想没有时间标准,一切以入戏为最佳效果,如果刚开始做可以先从5分钟开始,逐渐的往上去加,如果途中感觉到困了,嗯,不必坚持,只要你有条件睡觉,大胆放心的睡去即可。
冥想结束后,一切神清气爽,倘若新生……
所以,你还等什么,马上把冥想安排到你的日程上去,长期进行冥想训练,日积月累,你的心境一定会被你调教的非常平和~
好了,创造更多精力增量的情绪篇,我们就简单聊到这里,下面,我帮你总结下今天的知识点~
总结一下
想要实现精力增量有五个重要的点:
情绪、饮食、睡眠、小休、运动,今天讲的是通过情绪调节来实现精力增量。
那么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呢?
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可以一直保持好心情,但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,不至于沉浸于坏心情。
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坏情绪之中呢?
1.通过情绪ABC模型和情绪止损模型,来调节影响我们情绪的人和事。
2.通过冥想训练,来调节情绪,训练平和的心境。
未完待续……
本文复习导图
精进书单推荐:
老常为你精选和整理了一系列的主题书单,阅读建议按照从初级到高级已分类好,想要这个书单请自行移步老常公号【常青说】回复:精进书单,拿去不谢~
最后
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,请在下面的赞赏按钮给我寄来支票,你认为对你值多少钱,就给我寄多少钱~
1.不便赞赏的同学,一波三连,点赞,关注、捧个人场,就是对我的巨大鼓励和支持!!!没赞,我更新的动力不足啊~~
2.关注我 @常青 和 我的专栏 ,和公众号【常青说】, 看精排版,第一时间收到干货~
3.在留言下评论和我一起探讨这个话题,我相信,我们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~
谢谢你的支持!!
参考文献
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onsciousness. Bond, Michael (13 September 2017). “Lost in meditation: Two books argue over mindfulness”. New Scientist.Joiner, Thomas (2017). Mindlessness: The Corruption of Mindfulness in a Culture of Narcissism.”Why Google,Target, and General Mills Are Investing in Mindfulness”. Harvard Business Review. Retrieved 2016-11-21.Jevning, R.; Wallace, R.K.; Beidebach, M. (September 1992). “The physiology of meditation: A review. A wakeful hypometabolic integrated response”. Neuroscience & Biobehavioral Reviews. 16 (3): 415–424.
我还有其他好文,你也许感兴趣~